毛坯钻石

探究毛坯钻石原石

在地球上发现的绝大多数钻石都来自地表以下140多公里、900至1400°C的地壳内,超过了其他大多数矿物质的储藏深度。钻石形成于深部岩体中,如榴辉岩和橄榄岩,经火山喷发被带向地球表面。钻石并非被发现于其形成的岩石中,而是在其载体岩石中被发现,即金伯利岩(Kimberlite)和金云火山岩(Lamproite)。

毛坯原石 — “新鲜出矿”

钻石直接从原生矿或次生矿岩体中被开采。在这些矿体中,钻石一般掺杂在泥土、砾石或沙土之中。次生矿是原生矿遭受风化作用并经过水流冲刷形成;因此,通常在河床、海滩或海底的沙滩上发现经冲刷沉积的钻石。

毛坯钻石原石在进行加工或打磨之前,均处于其自然“原生”状态。

 

“胎记” — 每颗钻石它独一无二的特征

 

所有毛坯钻石都有“胎记”,即在漫长的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不完美特征。这些胎记可能位于钻石内部,即内含物,或位于毛坯钻石的外表面,常称为“瑕疵”。钻石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内含物和瑕疵,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类型:

云状物: 存在于钻石内部的内含物,呈云状,使钻石外观朦胧。通常因一组点群内含物紧密聚集所引起。

晶体: 钻石中自然形成而出现的小晶体或矿物质。

羽状纹: 由小裂缝引起的内部内含物呈现出羽毛状。

纹理: 有时晶体内含物组成了一条线,呈颗粒状。这些线条会加大打磨难度,因为需要逆着纹理来切割钻石。

原始晶面: 钻石切割过程中未触及的表面缺陷称为原始晶面,它们其实体现了良好的切割操作,说明钻石切割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原始毛坯钻石的重量损失。

斑点: 斑点出现在钻石表面,可能是天然形成的,但多数情况是在切割过程中由外部因素引起。

刮痕: 刮痕是钻石表面可见的细线,可能是天然形成的,也可能是切割不当所导致的结果。

凹痕: 钻石表面的小坑,可能会导致“点蚀”或“橘皮”的外观。

小缺口: 钻石表面的细微裂口称为小缺口。在切割过程中,可以通过添加切面去除小缺口,但若处理不当也有可能会降低钻石的明亮度。

内含物和瑕疵的大小、位置和数量都会非常影响钻石切割和打磨的方式。无瑕疵的钻石(无内含物或表面缺陷)是非常罕见的,且极具价值。

 

Rough diamonds_unique characters

 

 

心箭图

探索钻石隐秘的对称性

深入了解 >

钻石指南

Sarine数字化钻石指南

深入了解 >